模具产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前端,是衡量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模具产业发展活跃,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的故乡——余姚市更是浙江三大模具产业集聚基地之一。紧跟模具产业由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趋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解决模具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等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于2010年与余姚市共建“阳明学院”,为模具产业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精准对接 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自2013年起,学院依托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等,践行王阳明“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打造“阳明方案”,开启“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学院组织学生参访王阳明故居,开展“知行杯”体育文化月、“知行合一、团队熔炼”素质拓展、“阳明讲堂”等活动,锻造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学院改革“三岗三模”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岗”指模具设计、编程与加工、装配与试模三个产业核心岗位;“三模”指简单、中等、复杂三副模具。
为了让专业和课程与“三岗三模”精准对接,学院把“精设计、强智造、懂成型”作为“智能+”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数字化设计优化为基,以智能化加工制造为重,以成型工艺分析为先,以综合能力为本,以劳动素养为根,以工匠精神为魂,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设计及生产管理软件。学院与企业协同设计跟岗、轮岗、顶岗方案合作机制,运用“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的理念,实施双主体考核,按照从学徒到员工的成长要求,逐级提升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锤炼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励学生怀匠心、守匠情、践匠行,持续提升综合素质。
“智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满足了模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
课改赋能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坚持“匠心铸模,精密智造”的培养理念,与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构建“三岗三模”专业课程群,开发了15门在线课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和模块化改造,梳理出20个“智能+”元素融进基础项目、综合项目、实训项目等专业课程群中,实现专业系统自动化升级。
学院与企业共建3个教学资源库,迭代升级“四维三化”教学资源,即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流程对接,打造“学习即工作、设计即产出”的“智能+”专业教学场景,形成“新型教材、在线课程、智能设备、智慧环境”四维教学资源体系,适应模具产业敏捷化、精密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学院将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国际证书,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等“课证赛研”教学资源融入理实一体教学实践中,以赛促教;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融进课程体系,赋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推动学校、企业和跨企业训练中心有效衔接,高效开展工学交替的“双轨”制教学。
学院还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领域,提升教师“智能+”数字素养,打造“数字教学理念强,数字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组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研发导师”的“智能+”研学共同体,以专题会、项目组、课题组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产教智能研学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面向40所高职和本科院校的300多名专业教师开展“模具核心技能”和“现代学徒制”培训,通过“一师一企一项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经过十余年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阳明方案”使万余名学生受益,推广至全国30余所高职和本科院校;“智能+”模具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也使得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有效推动了区域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学院将继续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托举模具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王正才 张启明 陈姜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