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 >> 详细内容
 
理论前沿 >> 正文
增强适应性,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4-18 11:09:36  发布人:sgb  浏览量:79

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指职业院校要瞄准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拓展人才红利,促进共同富裕。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支撑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溯源: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逻辑起点

新职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作为类型教育之一的职业教育需要认识变化、应对变化、寻求变化,进一步提高前瞻性,把增强适应性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首先是经济状态与产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由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要素协调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强大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人力资本提出更高要求。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职业教育赋予未来发展无限可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乘势而上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

其次是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与期盼。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侧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满意度,实现适应能力再造,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和需求所在。

再其次是建设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类型教育地位,优化教育结构,畅通人才培养路径,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现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筑本: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主体构成

体系建设是根本,破解制度困境是增强适应性的重要抓手。建设由中职教育、专科高职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组成的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切实推进落实“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从而满足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和类型教育发展的需要。

院校发展是平台,职业院校是增强适应性的基本载体。当前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职业院校是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本单位,是政府、产业、行业、企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人才的基础平台。

教师适应是根基,教师队伍是增强适应性的重要保障。职教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是校企合作能否走得长远和有效的重要因素,是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的主要力量。

学生发展是目的,培养高水平、知识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增强适应性的主要目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胜任工作岗位,还要参与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进步,更要培育工匠精神,培养独立、自信、负责任的人格,使其能够适应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变化。

强基: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发展对策

在需求结合中增强适应性。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职责。必须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将职业教育纳入宏观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区域、产业、学校定位,将着力点转移到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以及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领域和方向,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在资源整合中增强适应性。实现教育资源的重组与重构,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提高在解决不平衡矛盾过程中的适应性。服务数字化新兴重点领域,研究未来产业与行业发展,研究未来人才与技术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生态建设。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跟踪前沿技术,研判人才需求,完善专业标准,开展教学改革,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产教融合中增强适应性。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准入标准、企业用人标准有效结合、互通共用。

在国际合作中增强适应性。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实“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等项目,联合境外相关院校、企业,开发符合当地发展的职业教育资源,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海外发展的中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

职业教育要主动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用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回应发展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引领企业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贺星岳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聪敏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办副研究员)